将课堂还给学生——记《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16浏览次数:0

    《采购与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知识量庞大、实践性强、系统性复杂等特点,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正是由于它的实践性较强,与实际操作结合性较高,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困难很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效果必然不好。所以任课教师对这门课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设计与改革,目的在于让学生轻松、有效率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多动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达到培养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的采购管理人才,任课教师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为改革重点,运用基于团队汇报的自主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法、导入全国供应链运营大赛案例等教学方法和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基于团队汇报的自主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不管学生接受与否,老师讲完即算完成任务,根本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无法参与其中,授课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标,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授课中来。将课程中较为重要章节和内容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加以巩固和拓展。把班级同学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团队,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制作 PPT,进行团队的汇报,并将团队汇报纳入课程考核评价。通过团队汇报式的自主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寻找知识、发掘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学习关联性实务

  在上课的过程如在讲授《招标采购》、《政府采购》这两章节中通过移动终端展示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以实例介绍企业招标采购的流程、政府采购的公告发布程序,渠道等,将课堂讲授知识与实际企业操作有效的结合增强学生掌握基础及时的同时强化运用能力。

  3、引入案例教学-以全国供应链运营大赛为切入点进行案例教学

  在《采购与库存管理》开课的本学期,恰好正是全国供应链运营大赛比赛期间,整个比赛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的部分练习赛比赛持续近两个多月,刚好在此期间结合供应链运营大赛中的案例涉及到采购的部分给学生讲解,并组织学生组队参加比赛。

  4、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采购管理方面的相关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接轨、素质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接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供应链采购》这章,为便于学生有更直接的感官认识传统的采购与供应链采购的区别,以及供应链采购具有的优越性,借助经典的啤酒游戏,设计两个相反的情景,即供应链各角色互相独立和互相沟通共享信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供应链采购的实质。

  5、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内容仅用语言进行描述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尤其是信息技术如何实现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撑,运用图片和视频就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并且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了解物流采购前沿理论和先进设施设备。同时增加微信教学,将微信中“物流沙龙”、“物流指闻”等公众号上的最新采购资讯、行业动态等内容与学生们分享,增加学生对新知识、新动态的了解,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在内容、方法、手段等一列改革,2015物流管理1班同学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比较令任课教师满意。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和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都大幅提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真积极地参与,学生感受到了课堂的快乐,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全国供应链运营大赛上,郑丽萍、曾丽娟、梁承洲三名同学组织的“独角兽”对在全国参加的257支高校队伍参加的网赛角逐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经过一个学期探索,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课程与教学改革是综合的改革,应该在多个方面进行变革,如:内容上不断更新、方法上不断尝试、手段上勇敢探索创新等。课程与教学改革没有休止符,当应时而变,积跬步以致千里
。(李征/文)

Baidu
sogou